- South Korea has been plunged into uncharted waters after an extraordinary night of political upheaval. What happens next? | CNN
- South Korea is reeling after a whiplash eight hours during which the country’s embattled president declared martial law but was forced to lift it amid widespread condemnation, throwing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andscape into chaos and uncertainty.
戒嚴:意義、涵義及全球案例
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許多人好奇的戒嚴議題。
- 根據全球搜尋引擎Google Trends, "What is Martial Law" 成為熱門關鍵字。
- 戒嚴記錄於世界歷史及各國歷史之中,但年輕世代或未經歷戒嚴的人們,事實上並不了解戒嚴的可怕及意義,因此搜尋其意義的人非常多。
- 這個主題不僅僅是歷史案例的探討,更能幫助我們理解現今的民主制度與國家安全。
1. 戒嚴是什麼?
戒嚴是指在國家緊急狀態下,軍隊取代民事政府
維持公共秩序並限制公民自由的措施。以下原因可能導致戒嚴的宣佈:
- 戰爭狀態:國家受到來自外部的嚴重威脅時
- 內亂發生:叛亂或暴動擾亂國家運作時
- 社會動盪: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傳染病等危機時
戒嚴通常分為兩種:
- 戒嚴:情況相對輕微,部分權利受限
- 緊急戒嚴:在內亂或戰爭等重大危機中,大部分權利受限
2. 戒嚴的主要特徵
1) 軍事力量作用的擴大
戒嚴宣佈後,軍事機構將掌握行政和司法大權,擁有法律和政治主導權。
也就是說,軍隊成為國家運作的核心。
2) 公民權利的限制
在戒嚴令下,以下自由可能會受到限制:
- 言論:新聞和廣播受到軍事控制
- 集會:所有類型的示威和集會都被禁止
- 移動:特定地區出入受限及移動限制
3) 軍事法庭的設立
可能會設立軍事法庭,而非普通法庭。
這使得公民難以獲得既有的法律保護。
4) 臨時措施
戒嚴原則上應在緊急情況解決後解除,但
經常會長期化或被濫用。
3. 全球戒嚴案例
1)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戒嚴
1861年,林肯總統在南北戰爭期間宣佈戒嚴。
- 人身保護令(Habeas Corpus) 中止:可以不經法律程序逮捕南方支持者
- 這是在內亂情況下維持公共秩序的措施,但
之後引發了關於憲法權利限制的爭議。
2) 菲律賓—馬可仕獨裁統治
1972年,菲律賓總統馬可仕以共產叛亂為由宣佈戒嚴。
- 加強獨裁政權:以鎮壓叛亂為名,嚴重限制個人自由
- 這是菲律賓歷史上最嚴重的侵犯人權事件,
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導致獨裁政權結束。
3) 泰國—軍事政變
20世紀後半期以來,泰國頻繁發生軍事政變和戒嚴。
- 2014年,在政治混亂中宣佈戒嚴,
這使得軍事政權長期執政,並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
4) 韓國—民主化之前的戒嚴案例
在韓國,戒嚴通常在政治動盪時期宣佈。
- 1948年麗水、順天事件:鎮壓軍事叛亂
- 1980年5·18民主運動:武力鎮壓光州市民,成為民主運動的象徵性事件
- 5·16軍事政變(1961年):朴正熙政權的軍事政變
- 維新體制(1972年):以國家緊急狀態為藉口宣佈戒嚴,加強長期獨裁統治
- 韓國的戒嚴法及宣佈案例—https://encykorea.aks.ac.kr/Article/E0078608
4. 戒嚴的法律依據
戒嚴根據各國憲法或特別法宣佈。
韓國相關戒嚴法規
- 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總統擁有宣佈戒嚴的權力
- 戒嚴法:規定戒嚴與緊急戒嚴的區分及程序
- 國會的監督:國會可以以出席議員過半數同意要求解除戒嚴
> 戒嚴的法律依據雖然提供了正當性,但仍存在濫用的可能性,因此必須設置監督和限制機制。
5. 戒嚴的危險性與爭議—戒嚴令人恐懼的原因
戒嚴雖然是保護國家的機制,但也同時存在著民主倒退的風險。
而且,戒嚴並非單純的法律措施,它伴隨著許多負面影響。
因此,戒嚴也成為許多人心中的恐懼對象。
1) 濫用權力的危險
- 戒嚴可能被軍方濫用以奪取政權。
- 許多案例中,它成為獨裁政權的合理化工具。
- 戒嚴被濫用以維持政權的案例很多。
2) 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
- 言論管制、集會禁止、結社自由限制、移動限制等嚴重侵犯了公民的自由。
- 公民的聲音可能被壓制,這在民主國家是難以接受的。
3) 社會動盪與恐懼
- 宣佈戒嚴會讓公民感到極度不安,
日常社會秩序可能崩潰。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增加。
6. 戒嚴與國際社會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國際社會的批評與監督對於戒嚴的宣佈和執行至關重要。
- 國際譴責:不當的戒嚴可能招致國際社會的譴責。
- 國際人權組織:監督戒嚴期間的人權侵犯並提出報告
- 外交壓力:民主國家可能會對不當的戒嚴實施制裁。
7. 戒嚴的教訓與現代意義
戒嚴不僅僅是過去的歷史事件。
它仍然可能在現代威脅民主。
給我們的教訓
- 戒嚴應該在必要時盡量減少使用。
- 應保障公民權利,民主與公共安全應取得平衡。
- 應根據過去的案例,加強防止濫用權力的制度機制。
戒嚴之意、意義與案例-何謂戒嚴?近期韓國發佈戒嚴令相關
以獲取購物優惠及更多資訊
熱衷於方法、社群媒體技巧
AI新聞、AI服務工具及創作者新聞
评论0